1202年了,还有人在星巴克找优越感?

Vista氢商业 Vista氢商业

2年前

收藏 收藏 0

点赞 4

【摘要】:吃完就成人上人?

万万没想到,关于喝星巴克有没有优越感,还能引起争议。

事情是这样的,有美食博主发了人均400元星巴克“自助”的探店视频,吐槽钱花的不值。

首先槽点就是吃不饱。比如 服务员给6个人的主食,就上了两盘面包:

大家出去吃饭,对 “自助餐”的预期当然是要 管! 饱! 管! 够! 

大名鼎鼎星巴克,居然连这样的基础需求都无法满足。更别说 供应的菜品酒水种类还略显“寒酸”。 比如398元一位的 酒精款自助, 能吃到的东西有:

三款特调、 三款精酿,一种 冰淇淋搭配威士忌、茶、或热巧。 冷盘像是闹着玩,只有 四款火腿 、芝士、小面包。

熟食种类相当于“低配版必胜客”,有香肠、面包、沙拉、披萨、蛋糕。

翻翻大众点评上同等价位的自助餐厅,都是波龙、鲍鱼、鹅肝、和牛随便吃。

“难吃”这个槽点最不能忍, 酒 喝起来像花露水, 冷盘跟超市买的差不多。本想小酒喝着,小肉吃着,美滋儿惬意过个,看到隔着视频绿到心坎的沙拉,我只能说“对不起,打扰了”。  

再来,上菜慢对一家餐厅简直是致命伤,但星巴克似乎并不care。从第一道菜到最后一道菜,中间隔了1小时40分钟,跟服务员催了3遍的蛋糕,还是UP主靠自己取回来的。2个小时都没有吃到冰淇淋。

最后博主恍然大悟:在星巴克你是永远吃不回本的!因为上菜要等很久。

经过2小时的试吃得出结论: 这顿饭 给!我!退!钱!

谁知,在官方还没有回应时,率先有2位“民间网友”跳出来维护星巴克。 一位是疑似自家员工,一位是美食博主。

他们没有为星巴克找补,而是直接转移话题,攻击博主“不懂文化”,不配消费。

首先出场的是这位疑似员工的私信:

先攻击UP主的粉丝是“没什么主见的小朋友”、“没去过几次星巴克”, 然后又说UP主没文化,不懂里面小伙伴的背景

本着不懂就问的态度,我真诚发问:星巴克的背景和文化是啥?

还有美食博主也来推波助澜:

姿势之用力,简直是星巴克公关部的遗珠。这位博主大概的意思是,星巴克是给高质量人类思考人生意义、体悟咖啡文化服务的,岂能容你们这些“屌丝”大放厥词?

不懂星巴克的格调,还是左转去喝蜜雪冰城吧。

求求了,喝个咖啡就不必炫耀了吧

看完这波洗白,网友迷惑了,我也纳闷了: 只想好好吃顿饭喝点酒,我为什么要懂文化?

这转移话题的能力,就像是员工跟老板谈工资,老板说员工目光不够长远。 食客说食物难吃,老板说客人味蕾没有打开。

行吧,既然开始聊咖啡文化,星巴克真的有吗?非要掰扯的话就看一下星巴克的发家致富史。

话说当年舒尔茨在意大利考察时,看到遍地的 咖啡馆,再想想被雀巢速溶霸占的美国市场,突发奇想: 高质量的咖啡不一定有市场,能够给人们提供良好的线下体验,满足人们的社交需求,这才是美国咖啡的未来。

舒尔茨的这个想法让星巴克不断壮大,最终开遍全球。在欧洲人眼里,老美的刷锅水咖啡里真没啥文化可言。

欧洲人相当鄙视往咖啡里加各种乱七八糟东西的。星巴克为了打开本土市场,就不走高逼格路线,而是迎合大众口味,加奶、加糖、加香料改良了old school浓缩咖啡。

星巴克把所谓欧洲正统咖啡文化打乱重组,而且贩卖的是“第三空间”概念,从来不是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咖啡。

所以当有人用“文化”来维护星巴克的面子时,有网友直接问了: “星巴克不是卖杯子的吗? ”

不过这件事battle的最大火力点是,星巴克到底还能不能喝出"优越感”?

星巴克在不同网友心目中,是有形象偏差的。被很多人当做日常消费的星巴克,却成了另一部分人的尊严与骄傲。

星巴克刚进入中国时,确实是值得炫耀的社交货币,是一代80后的精神向往和小资图腾。当年《星巴克装逼指南》一度成为风靡社交平台的当代文学。

一个周末的下午,在朋友圈发上一张照片:原木色桌子,配上一台苹果,外加一杯星巴克,让人产生一种不该有的错觉。

更有甚者,不进去消费,拿着网购的星巴克杯子,站在门口来上一张,展示自己的岁月静好。仔细想想,拼东西名媛发源已久。

2012年,《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》全网刷屏。

就像今天在环球影城还没开业前,拿到内测票进去玩耍的朋友,会出一份详尽版游玩攻略一样。

人们对于星巴克,向往中掺杂着恐惧。知乎上教人如何点星巴克的问题,点赞高达3.8万。

回看上面那个义愤填膺、为星巴克文化辩护的博主发言里,有句话在我看来特别感慨:

原来在他心目中,星巴克依旧是那个只有少数人才喝得起的,中产心目中的“白月光”。

我猜这位博主年龄应该 不小了,还沉浸在星 巴克人上人的美好过去。

在 某些80后眼里永远的神,再问00后的小朋友 们去星巴克很牛吗 ,他们只会滋溜一口喜茶,然后露出一个无语的微笑。

星巴克没有优越感,喝星巴克也不必有优越感

有人直指要害:

这也是此次骂战的炮火集中地。

我特 意去蓝色港湾旁边星巴克静坐2小时,想求证一下里面的伙伴到底都是什么身份。 果然大受震撼:

一对夫妻面容严肃,为孕期6个月的孩子面试靠谱月嫂。

一名律师会见委托人,在谈房产处理事宜。

一个微商,号称自己代理的产品明星都在用,有独家价格和渠道优势,需要一笔投资。

一个学生,没点咖啡,在写作业,看他表情应该是对免费的WiFi和空调非常满意。

还有一些人把这里当做临时落脚点,等人、上厕所、姨妈痛进来要杯热水。

10年前的星巴克,店内声音分贝可能在30左右,如今可能已经高达70。在星巴克指点江山的背景音里,你还能听到店员高呼 “ X先生,您的超大杯美式好了!”

从选择性上来说,星巴克有了太多的替代品。   

论口感: Manner、Seesaw 各种新品吊打“刷锅水”;

论稀缺: 第三空间有书店、自习室、奶茶店,去哪呆着不凉快?

论性价比: 都是咖啡因、糖浆兑水,瑞幸和便利店咖啡不香吗?

看看国内现在的咖啡市场,已经内卷成什么样了:

瑞幸凭 资本一夜 之间遍地开 花,靠送劵获得了用户顺便教育了市场。 精品手冲Manner大杀四方; 蜜雪冰城都成立子品牌“幸运咖”,欲下场分一杯羹; 连LV都玩起了跨界,开起了线下店。

咖啡品类从速溶咖啡到挂耳咖啡,从现磨手冲到冻干粉末,也是五花八门。

加上资本的大举进入和互联网式营销,整个晋西北都乱成一锅粥了。而星巴克我自岿然不动,很难不被市场教育。

财报显示,星巴克中国市场的营收,在全球营收中的占比也在下降。 中国市场2021年Q3季度营收占全球市场的12.07%。 而去年同期, 营收占比为14.78%。

为什么去星巴克再也秀不了优越感了呢?究其原因,无非是:

1、新品牌层出不穷,消费者见过了好的,被讨好惯了。

2、大家的消费力提升了,毕竟“贵妇酸奶” 平均价格在42元,新晋网红椰子水一杯35。一杯30多块钱的咖啡而已,真没必要标榜“精英、小众、中产”。

3、越来越多的人有了国货自信,不再盲目推崇洋货。 曾几何时, 进口=质量好 。如今,我们有了丰富的国货品牌、更本土化的产品。对比之下,进口好像也就那么回事儿。

还记得麦当劳刚进入中国时,不少人为了去麦当劳举办婚礼抢破头。现在呢?大家心照不宣去麦当劳蹭厕所。

星巴克在多数人的认知里,也已经是平民消费了,外国舶来品到中国,总要经历一个祛魅的过程。

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: Vista氢商业 发布,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,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,未经授权,请勿转载,谢谢!

点赞

4

-已有4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-

继续浏览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

畅言一下
0/1000
全部评价
Vista氢商业

Vista氢商业

查看该作者更多文章 》

扫一扫

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