施展:做好最坏的准备,艰难期至少还有6个月

正和岛商业洞察 正和岛商业洞察

3年前

收藏 收藏 1

点赞 1

【摘要】:这样的背景下,很多人担心中国制造业要不保。究竟该如何看待呢?中国制造又该警惕什么?

当下,因为全球疫情,对于中国制造业的讨论不少。

一些企业说:“3月初,欧洲买家还催着我们交货,现在就接到了退单通知。”“现在复工了,但是订单在哪里呢?”

而且,一些国家似乎不惜代价,要转移制造业:

4月10日,日本政府宣布,将支付22亿美元,支持日资企业迁出中国。其中,有20亿美元给企业回到日本的贷款,另外2亿给支持企业去东南亚国家。

同一天,美国白宫首席经济顾问库德洛建议,美国企业从中国迁回去,将由政府给予100%的直接报销。

这样的背景下,很多人担心中国制造业要不保。究竟该如何看待呢?中国制造又该警惕什么?

以下是外交学院施展教授对正和岛独家分享。

施展:做好最坏的准备,艰难期至少还有6个月

1、中国企业,至少还要忍受6个月

首先,对于近期的一些说法,先不要慌张。

因为,提出“美国制造业撤离中国”的是库德洛,他是美国白宫首席经济顾问,顾问就是幕僚、参谋,只有发表建议的权力,没有决策的权力。

而且,美国跟中国国情不同,即使政府决定了,企业配不配合,还是另一回事。

但是,当下中国制造业面临的困境,以及全球逆全球化的思潮,确实值得非常重视。

对于中国制造业,要从两方面来看:

1. 从绝对值来看,我很悲观

全球疫情下,中国制造不可能独善其身,各国在供应链上是彼此高度依赖,哪怕100道工序里面只有一道工序在人家那里,人家不复工,你这里也没有办法。

而且,全球因为疫情导致的市场衰退、生产停滞,给中国制造在量上带来极大冲击。而且,也确实有一部分产业,开始往西方回流。

2. 从相对值来看,我不悲观

从经济的角度上,制造业会有部分回流西方,但不可能太大。

一个软件,能跑出高分,绝不仅仅是因为软件本身设计得当,更需要底层的操作系统。“中国制造”在供应链上的演化,就是一个“操作系统”。你可以搬迁走一些工厂,但很难复制中国制造业的“操作系统”。

西方是“小政府、大社会”,中国是全能型政府,这两种政府形式跟疫情之间有着不一样的本质性关系。

西方的有限政府,在疫情初期,能够有效预警,无法掩藏消息,按说应该早做准备,及时应对。但这次他们如此不重视,一方面是因为对中国信息的不信任,其实越不信任越应该早点准备,结果却弄得疫情扩散超出想象。

西方的有限政府体制下,不可能对全民禁足,所以完全控制未知病毒的大流行,是做不到的,他们只好采用共存模式。好在大流行的病毒,通常都是致死率不太高的,所以共存模式是可以容忍的。这并不会伤害西方国家的政治正当性。

中国的全能型政府,有两个隐含的前提——全知和全善:

因为“全知”,所以,在官方没承认疫情之前,社会上还不能讨论,这就会出现“训诫吹哨人事件”。

但是疫情公开后,“全善”的一面也会浮现出来,比如承诺对所有人进行“兜底性照料”,而且,也可以用强力的手段,控制住疫情的传播。

说的直白一点:不根除病毒,伤害全能政府的正当性,不伤害有限政府正当性。全面禁足,伤害有限政府正当性,不伤害全能政府正当性。

这是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本质不同。

从这个角度上讲,西方国家治理恢复的慢,而且单个工厂的迁出,并不能影响中国制造的根基;越南等新兴市场国家,回旋的余地更小,控制疫情能力还不如中国,制造业反倒会回流中国。

所以,从长远看,疫情总会被控制,从相对值来看,中国还不用太悲观。

3. 中国企业,至少还要忍受6个月

很多企业会问,这样的艰难时刻,还要持续多久。

我的答案是:至少还要半年。

很多搞生物学、病毒学的朋友告诉我,疫苗至少也要一两年的研发时间,而且这个东西是要靠运气的。

中国不可能长久切断和世界的联系。这就意味着,中国迟早也必须得接受与病毒长期共存。所以,至少一年,世界经济是悲观的,这就带来两个结果:

1. 对于具体企业而言,会有不少破产。如果你现在的企业,经受不住至少半年的考验,那么能破产,可以早点破产,或者被收购。

2. 现在有一些企业也在逆势扩张,在不断扩产。因为它们行业所满足的线下需求,都是真实验证过的需求,只是因为疫情被暂时压制,疫情过去会有很大的反弹,这个意味着谁能活到那个时候,整个市场就都是谁的。只要现金流能撑得住,现在扩张是成本最低的时候。

所以,对制造类企业而言,下一步如何规划,首先是要看清自己是刚说的两类中哪一类。

2、中国最需警惕的,是“供应链武器化”

1. 不信任的情绪在加剧

西方国家的一系列动作,无论成功与否,都至少反应了一种情绪——他们正在丧失对于中国的信任。

这种忧虑的情绪是真实的,并且会与国内的各种忧虑情绪产生共振,让国内陷入更加担忧的状态。

很多人会说,情绪不能当饭吃,西方有这种情绪,又能怎样?

实际上,尽管短时间内,西方的工厂还搬不走,但情绪会影响人们对于未来的预期。也就是说,存量可能也就那么着了,但是增量就不一样了。西方国家具体的增量,会发生在与安全相关的产业建设上。

2. 你越战狼,就越孤立

究竟什么是安全相关的产业呢?这个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,并且会随时变化。

在过去,主要是军工类产业,西方国家的制造业再怎么外移,也不会把军工产业转出去。但是现在,“与安全相关的产业”范围扩大了。

前段时间,中国供应的部分KN95口罩,在美国检测出问题,美国人提出质疑。

我们的发言人,以及国内很多舆论都说:“如果你嫌我的口罩不合格,那你就别用啊。”

施展:做好最坏的准备,艰难期至少还有6个月

从我们的角度,可能觉得非常“战狼”,但是从听者角度,别人会认为这是拿口罩来威胁人家,口罩被“武器化”了,上升成为一个与安全有关的问题。

请记住:一切成本优势,都是建立在不涉及安全问题的前提之下。一旦涉及安全问题,西方将有可能不惜一切代价,重新建厂生产。并且,对于“安全”相关产业的定义,也会随着不信任的上升,而不断扩大其边界。

施展:做好最坏的准备,艰难期至少还有6个月

可以说,真正对中国制造业造成冲击的,不是自然界的病毒,而是放任这种“不信任”和“分裂对立”肆意发展。

“战狼式”思维认为,世界是不可信任的。但实际上,世界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信的,如果完全不可信,那还加入WTO干吗?加入那么多国际组织干吗?

所以说,“战狼式”的玩法,是不能持续的。你越战狼,自己距离世界就越远,世界也越会孤立你。

加入国际组织,就意味着与世界有着依存关系。所以,至少在这种关键时刻,应该有理性的声音站出来——千万不要逞一时口舌,误了大局。

而且,越是社会底层,越愿意“战狼式地逞口舌”,最后反过来,受伤最严重的还是自己。

3. 如果西方重建生产体系,最坏的结果是?

分为两方面:

一方面是只重建与安全相关的。那么像玩具、服装、日常用品这些,还会留在中国。

但是,整个中国制造业仍会面临整体的萎缩,企业间竞争加剧,“蓝海”越来越少。企业之间会发生极度价格战,利润被极大压低,研发的能力也随即萎缩,中国的制造业会陷入一种低水平循环,技术进步的能力极大下降。

此时,中国政府会加大投资,拉动需求。再加上整体的需求仍在增长,中国忍受几年,凭借内需,仍然能够继续跑得动。

虽然会跑得比过去辛苦,但是西方要重建也是需要时间的,在重建过程中的这几年里,从外观上来看中国还可能比西方发展得更好。

另一方面是,西方国家经过几年的系统重建后,会形成一套独立于中国的生产体系。而西方的技术和创新远远强于中国的,再加上基础研究强大,政策优惠,人才会迅速聚集。

这种情况下,中国的技术,很可能与西方脱钩。这就加大了西方在技术创新上的优势。

中国会努力自救,前10年、20年,能够发挥现有技术剩余红利,继续向前冲。但是20年后,等进入西方下一代技术后,中国迭代差距跟不上,经济也就走不下去了。

而且,中国的优势在于重化工业和电子产业,属于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,会被信息技术来反向定义其价值。但是,中国在信息产业上,并没有什么难以被替代的优势,有些关键领域还大大落后于西方。

所以,中西方产业一旦脱钩,“十几、二十年”这个时间周期还可能会缩短。 

3、中国制造的3个困境

1. 比丧失订单更可怕的,是丧失信任

前段时间,界面新闻、每日经济新闻等媒体都有报道,中国制造的KN95口罩,被美国检测出低劣产品过多,质量不合格,因为无法一一分辨,被美国FDA整体移出了口罩供应商。

这个事情,对中国的冲击很大。因为检测试纸、呼吸机等,是人命相关的事情。它不比一个普通玩具,质量没达标,影响没那么大。

实际上,真正有质量问题的口罩,就是那么几个,一些浑水摸鱼的商家,败坏了整个中国制造的名声,让中国所有的口罩制造商无订单可做。

这一事情,跟瑞幸一样,数据造假,打了所有中概股的脸,让整个投资市场,对中概股失去信心。一个“老鼠屎”,搅坏一锅汤。

所以说,比丧失订单更可怕的,是丧失信任。劣质产品和造假,对中国制造,是比肺炎更恐怖的“病毒”。

2. 缺乏从0到1的创新

现在,舆论经常说,我们现在有很多“伪创新”,就是搞一些噱头,玩一些概念,对产品的使用,没什么实际影响。

这个问题得更细致地分析。

中国有很多实用新型的创新,但这不是从0到1的创新。

美国多是从0到1的原创发明,我们往往是从1到100做的比较好,就是在生产中,不断地改良,不断地迭代进化。这是我们的一种比较优势,尽管没有从0到1那么高价值,但仍值得鼓励,说它是“伪创新”,有点刻薄。

但是我们需要警醒的是,加大基础研究,努力在0到1之间实现突破。

3. “工匠人才”的缺乏

中国制造一直处在低水平竞争维度,实际上跟“工匠人才”的缺乏密切相关。

前几天,我跟一个口罩厂的朋友访谈,他说:“做防护口罩需要熔喷布,而高端的熔喷布基本都在韩国。”

我问他:“高端和不高端的区别在哪?”

他说:“熔喷布有一个很重要的工序叫驻极,就是让熔喷布带上净电荷,带电前和带电后,口罩对病毒的吸附能力能差出一倍多,所以驻极工艺对于熔喷布的品质十分关键。而韩国做出的熔喷布,净电荷的存留时间比中国的高出一个数量级。”

我很吃惊,问他,这是因为设备的差异吗?

他说,不是,设备都是一样的,关键在于工人的手艺。一样的设备,不一样的手艺,做出来的东西是不同的。

所以说,“工匠人才”十分重要。这就好比新东方厨师学校毕业的人,同样的照着菜谱炒菜,味道是不一样的。这背后的区别,就叫“手艺”。

这种“手艺”,学校是教不了的,得靠长时间的积累和悟性。我在《溢出》一书中,把这个称为“隐性知识”。

中国制造距离高端制造,很多时候,不在于设备和技术,就是缺的这种“隐性知识”。要培养这个,没有别的办法,需要稳定的“工匠人才”队伍,以及足够多的制造产业和长时间积累。日韩,都是这么过来的。

4、 对中国制造走出困境的4点建议

中国距离制造强国,还有很远的路要走。要想成为真正的经济强国,不能依靠炒房地产、炒金融、吹IT泡沫,而是需要务实精神,通过脚踏实地、培养扎实的实业做支撑。

对此,我有4点建议:

1. 让人口红利,转换为制度红利

在中国制造这个操作系统里,产业链是比较健全的,以前物流成本高、效率低,但这些都会随着市场自动校正。

现在主要问题是,很多地方不应该有的税费,加重了负担,导致产业链效率低下。还有就是,一些地方盲目地招商引资,导致产业冲突,效率低下。

所以,下一步的重点工作,就是进一步“放水养鱼”,完善制度优势,让制度红利承接人口红利,继续走下去。

2. 努力提升“中国制造”品质

今天我们看“日本制造”“德国制造”成了一种信仰。去日本抢马桶盖,去德国买高端机床。

实际上,一百多年前,“Made in Germany”原来是一种耻辱的代名词,因为英国产品质量好,德国的产品差劲,为了防止以次充好,英国要求从德国进口的所有货物上,都要标注“Made in Germany”。

施展:做好最坏的准备,艰难期至少还有6个月

后来德国下大力气,提升产品品质,才逐渐取代了英国货。日本也是一样,“日本制造”曾经也是低廉产品的代名词。

从低端到高端都需要一个过程。这个过程中,需要国家付出更多努力,下大力气完善市场标准,严格质量规范。

现在95后,00后,越来越喜欢国潮,这也代表国货的崛起。但还不够,需要更多的高端产业崛起。

3. 建立非政府主导的自治协会

工匠的匮乏,跟行业自治紧密相关。

要有大量“工匠人才”,就必须有好的评价体系,才能鼓励更多地技术工人愿意沉下心来,努力的钻研,经过10年、20年,最终成为真正高手。

这就需要社会上有成熟的行业自治协会。造假牟利这事,人性都一样,老美也一样。但是他们玩一次被逮着了,就再也没机会玩了。在中国这边,往往改换头面还能接着玩。原因就在于有无行业自治。

举个现实的例子:为什么中国医患矛盾这么多,而美国却很少呢?

这主要是因为美国医师协会发达。

实际上,医生跟患者之间有“知识壁垒”,这个鸿沟哪个国家都一样。病人无法判断,你究竟是基于专业知识做出的诊断,还是基于私心,想多开药物呢?

西方国家的解决方案是,有很多医师协会。病人跟医生之间,有很多知识差距,但是医生之间没有,医生之间知识都是透明的,都是懂行的。

民间很多协会自发成立,受到认可的医生,加入协会。如果医生违反职业道德,踢出协会。这样,人们不需要判断医生的专业水平,就看是不是属于哪个协会就可以了。

这样就建立了信任机制,化解了医患矛盾。而加入协会的优质医生,也能够因为信任多赚钱。

这里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:这个协会必须是行业自治的,不能是官方和政府主导的。因为一旦是政府主导,民众就会怀疑,入会的医生,是否会有跟官员的私人关联存在,协会的公信力就大大下降。

各行有各行的规矩,国家即使出于好心,也不知道怎么去激励这些工匠,很容易外行领导内行。但是内行的人是懂的,所以需要自治。

这个道理,对于制造业也是一样的。

4. 保中小企业,就是保我们自己的未来

疫情很可能长期持续,但无论如何,都要做好最坏的打算。

当下,直面的现实是,很多中小企业熬不住了,但中小企业解决了国内80%的就业,是就业的主力军。

再加上今年以来,受疫情压力,很多企业缩招,甚至裁员。

而且,无数中小企业,构建了中国制造的产业链。如果这一轮中小企业无法保住,很可能会动摇整体中国制造的根基。这种影响,就不可估量了。

所以,要从国家层面保护中小企业,也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未来。

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: 正和岛商业洞察 发布,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,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,未经授权,请勿转载,谢谢!

点赞

1

-已有1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-

继续浏览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

畅言一下
0/1000
全部评价
正和岛商业洞察

正和岛商业洞察

正和岛商业洞察

查看该作者更多文章 》

扫一扫

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